中医临床研究数据库

中医临床研究
在线投稿
过刊浏览
孙光荣
孙光荣
孙光荣
孙光荣,1941年出生于中医世家,中医药文献学家、临床家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,中医药文献研究学术带头人之一,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。

孙光荣,1941年出生于中医世家,中医药文献学家、临床家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,中医药文献研究学术带头人之一,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。原任湖南省政协第七届、第八届委员会常委、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、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,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。

 •他使中医药文化成为显学,提炼“以人为本、效法自然、和谐平衡、济世活人”核心理念,以文化先行推动中医药发展。

 •他首倡“中和”临床学术思想,融丹溪、东垣两家之长,形成“调气血、平升降、衡出入”的诊疗方式。

 •他研究并创立了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模式。

 浏阳河,逶迤西行,一路奔流汇入湘江。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滋润下,成长了个性鲜明的湖湘子弟。在浏阳县一个小渡口,放飞了一位少年的中医梦,成就了一位国医大师。童年的他,曾在这里等待出诊的父亲;少年的他,在这里启程学医;青年的他,在这里砥砺行医;年近花甲的他,赴京开创中医药远程教育先河、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……他,就是孙光荣。

   自古英雄出少年 三位名医带高足

   幼承家学 侍亲至孝

 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记载的“缇萦救父”传为千古美谈,在湖南省浏阳县柏嘉乡,也流传着一个“十岁伢子救父”的故事。

 孙光荣的父亲孙佛生,知名中医,曾为当时不少政要名流治病且相交。土改开始,孙佛生因“前清遗老、封建官僚,要查清历史”被扣留。彼时孙光荣刚满10岁,等父不归,心下焦急,竟独自走几里路去了乡政府。他不畏人多,不惧乡长,陈述清晰:“我父亲官当得正不正,有德政碑为证;医生做得好不好,问各位父老乡亲就知道。”围观众人啧啧称奇。

 很快,父亲经查证清白回家了。事后乡长感叹:“我们乡竟然出了这样的伢子!才10岁,事情讲得清楚,道理讲得明白,有胆有识,骨头又硬,扛得起、抗得住!”

 孙父知识渊博,明天文地理,精文史哲医,善书法音律,曾在北京、湖南等地行医。孙光荣耳濡目染,幼承庭训,传统文化底蕴深厚。5岁启蒙,习字、吟诗、撰联,记诵《幼学琼林》《汤头歌诀》《药性赋》等书。及长,熟读四书五经,中医经典。其后,经史子集,无不涉猎。在书香中熏陶成长,忠孝仁义等儒家思想构筑了他日后持身处世的根基。

 至10岁,正式随父习医,磕头拜师之际,父亲训导:“做医生要有菩萨心肠,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分。先立德,而后才可出为良相,入为良医。” 并让儿子发誓,“不以医术图财牟利。”自此打下坚实的“童子功”,攻“丹溪学派”,为之后的中医临床、科研奠定了基础。

 光阴如水,悠悠一甲子,当日誓言不曾忘却一字。他始终坚守家规铁律,以慈悲心肠济世活人。

 他更亲身践行弘扬孝道。父亲早逝,他侍母至孝,日日陪母亲晨练。每有行归,先问母安,如逢母亲入睡,就脱掉鞋子,轻轻走到床边观察是否安睡。母有疾,侍奉汤药,尽心尽力。

   侍师至诚 勤求博采

 在乡里行医近10年,孙光荣的医德医术在浏阳、株洲、醴陵、长沙一带颇有声誉,还被评为“浏阳县农村医疗卫生先进工作者” “人民的好医生”等称号。1974年7月,他成为柏嘉公社医院医师。因其早有医名,入院培训西医知识由院长易中林亲自担纲。孙光荣跟着他走村串户,虚心求教,迅速掌握了常用西医知识与技能。易中林逢人便感叹:“有名气不自负,还谦虚好学,一讲就懂,一学就会。我带的学生数孙光荣最踏实、最规矩、最灵性!”

 后来,公社派送他到浏阳县人民医院进修一年西医内科、传染科。努力进修之余,他自学了全套第四军医大的教材,为今后临床科研贮备了能源。

 凡带教过他的老师,无论长幼,他都恭敬地执弟子礼。2003年,已是著名专家的孙光荣回乡看望易中林,甫见面,三鞠躬,易中林连连摆手:“我一个乡下退休老郎中,怎担得起大专家的大礼?!”孙光荣行礼如仪:“是您把我领进了医疗卫生事业之门,您永远是我尊敬的老师。”

 1978年,卫生部在全国开展选拔中医师统一考试,孙光荣以全县第一名成绩录取。分配至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理论研究室,师承著名中医药学家李聪甫研究员。此后7年半,孙光荣协助李聪甫临床诊疗、整理医案、开展科研。真传授受,师生情深,他也完成了从中医临床实践横跨中医文献理论研究的飞跃。

 1982年,师徒二人到厦门出席审稿会。期间,李聪甫交待他抽点时间撰写山东中医药杂志社约的《名老中医之路》。次日一早,孙光荣就交稿了。李老一怔,连问:“你什么时候写的?在哪里写的?”孙光荣说,“怕影响您休息,昨晚您入睡后,我借张桌子在走廊写的。”李聪甫看后,喜不自胜,对万友生、朱良春等教授说:“光荣一晚上写成近一万字的稿,我一个字都不用改哩!”

 到北京工作后,春节回老家,他都到老师家中看望。即使年逾古稀,进门仍要向老师及欧阳锜、刘炳凡等师叔们的遗像三鞠躬。当选国医大师后,对邓铁涛、朱良春、路志正等老一辈专家,仍执后学之礼;对同辈或后学,亦无骄纵之气和傲慢之态。


在线客服
 
 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8:30-17:00
周六至周六 :8:30-17:00
 联系方式
地址:北京市樱花园东街甲4号
邮箱:cccjcm@163.com
电话:010-59420369
全站搜索
 
 
请关注我们